九州ju11net登录-点击进入

党群工作

Party and mass work

“三不”一体推进提升国资央企治理效能

  2021-10-19

当前共有  人浏览

“三不”一体推进提升国资央企治理效能

                                                                         ----吹尽狂沙始到金

(吹尽狂沙始到金——“三不”一体推进助力国资央企革故鼎新变化发展纪实)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紧紧围绕全面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以鲜明问题导向、强烈历史担当对新时代国有企业管党治党、改革发展等作出战略部署、提供根本遵循。

5年来,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中央巡视对中管企业实现全覆盖式的政治体检;中央纪委全会多次对加强国企监督进行部署,持续惩治央企腐败和作风问题;赵乐际同志赴广西、山东、吉林、内蒙古等地调研考察多家国有企业,对推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5年严管严治,“三不”一体推进,对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效能、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深入多家中央企业采访,看到国资央企的面貌与5年前相比、与以往人们固有印象相比,已经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又令人欣喜的变化。

直观改变----从在商言商到管党治党,党的意识明显增强

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企姓党”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5年前,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模糊了自身的红色属性,一味强调“在商言商”,一心想着赚快钱、堆业绩,对企业长远发展特别是党建工作漠不关心,个别企业负责人甚至厌恶被人称呼党内职务。某央企原负责人就曾坦言,如果有人称他“书记”,他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国有企业党的意识岂能如此淡漠!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落实党中央要求,中央巡视深挖“重业务轻党建、重发展轻反腐”等问题,督促企业深入整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从严查处一批与党中央离心离德的央企“一把手”,推动以案促改、开展警示教育……“三不”一体推进的组合拳一次次猛击,持续唤醒着国有企业党的意识。

经过5年深入整治,再度走进央企,情况已经明显改观——

企业负责人价值标准变了,深刻意识到自己是“党的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现在在各个场合,央企负责人都把党委(党组)书记的职务放在明显位置。企业召开民主生活会,与会人员互相之间的称呼也从过去的“某总”变为党内职务或“同志”,党的意识明显增强。

岂止称谓变化,党言党语也重新回归央企主流话语体系。过去,企业负责人召开会议或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时,张口闭口都是业务和数字。如今,在汇报工作时,既算清“经济账”,更算好“政治账”“党建账”。逢会必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必讲党的建设,已成为央企负责人的自觉行动。

党的意识增强,层层传递、不断扩展,整个企业的红色基因都被重新唤醒。走进位于北京五棵松的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路先锋”文化展览馆,以大量图文史料向世人骄傲展示着企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企业党员干部也更有自豪感,正如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基层党员职工所说,过去不好意思戴党徽,现在都主动亮出身份;过去有的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现在关键时刻必须带头冲锋在前。

显而易见的变化背后,是企业领导体制的深层转变。按照党中央要求,中央企业不断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全部实现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专职副书记应配尽配并进入董事会,同时积极推动党建内容入公司章程、党的领导进决策流程,普遍建立党委(党组)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前置研究讨论的制度机制。“过去有些人认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在章程中写明‘党的领导’不太合适,其结果是没有骗了别人反而骗了自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同志说,现在就是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统一,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确保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这些变化从一个细节就可以得到印证,“过去我们经常要前往企业了解情况,现在企业‘一把手’主动来沟通情况已经成为常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负责人如此点评。

气势改变----反腐从“缩手缩脚”到“大展拳脚”,惩腐高压态势业已形成并日渐巩固

一个时期以来,查办案件不敢、不会、不愿的现象在一些企业普遍存在,一度成为“三不”一体推进的短板缺项,造成国有企业正气不畅、歪风横行,“企业反腐特殊论”颇有市场,形成面对问题习惯性麻木、习惯性回避、习惯性推脱、习惯性上交“四个坏习惯”。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完全不同。“去年因疫情原因,一些领域办案数量有所下降,但中管企业的办案数量却持续上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负责同志就近年来国资央企反腐情况如此介绍。巨大的变化是怎么得来的呢?

首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以实际行动释放鲜明信号,严肃惩处胡问鸣、云公民等一批“靠企吃企”、滥用职权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蛀虫”。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先后查办了以张杰、王金华、茆庆国、康文等央企“一把手”为代表的众多侵蚀国有资产的案件,既形成有力震慑,也带来强烈示范效应,同时还不断加大对央企办案指导督促力度,仅2020年一年就开展政策指导、审核把关577次,协助查询、核查等有关工作200余件次。以上率下,上下同欲,国资央企不仅思想上深受触动、打消顾虑,行动上也紧跟上来、对标效仿。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今年1至8月,公司各级纪委立案146件,同比增长66%;处分130人,同比增长27%。再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严肃查处纪波、张天明、何建波等典型案件,在全系统引发强烈反响……

纪检监察工作力量薄弱,曾经是制约国有企业反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这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的指导推动下,各企业按照“做强集团、做实基层、做到监督执纪全覆盖”思路,不断健全机构、增强力量。部分企业通过设立区域纪检监察中心等机构,采取综合派驻、集中办案等方式统一调配全系统纪检监察力量。不仅如此,还通过参与上级办案、与地方合作办案等方式努力打造过硬纪检监察队伍,把企业纪检监察机构从“边缘配角”推到“舞台中央”。

2018年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着力推进中管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设立企业纪检监察组或监察专员办公室,由国家监委赋予监察权,更是给企业正风反腐带来巨大推动力。中管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有了监察权后,审查调查手段更多、权威更足,办案力度显著提高。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工作人员介绍,现在除了几家新成立的央企外,央企总部层面基本都摘掉了“零立案”“零查处”的帽子,一些企业已经可以独立办案。

“办案数量在增加,质量也在提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二室同志用一个例子说明问题——2017年,该公司纪检监察组收到举报,反映某油田时任副总经理存在违纪违法问题,当时由于手段有限,费尽周折只查实违规经商办企业一项,最后按违反廉洁纪律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监察体制改革后,再次收到关于该领导的举报,有了丰富手段和措施的纪检监察组在地方监委的支持下,一举挖出此人受贿3000余万元的职务犯罪问题。

强力反腐之下,“不敢腐”的震慑效应日益彰显。一批违纪违法企业干部职工主动投案自首就是最好的印证:2020年,中国中铁下属的中铁八局原董事长曹义在退休两年后主动投案自首;2018年,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外事服务部门两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主动承认共同骗取公款的事实,并将赃款全部退回……如今,“国企是反腐特区”的议论早已失去市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央企惩治腐败的态势已经完全改变。

深度改变----从以查办大案论英雄到抓好“后半篇文章”,力推企业监督融入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惩治是手段,治理是目的。5年来,中央企业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的指导推动下,坚持将正风肃纪反腐与企业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将监督措施与企业改革发展举措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从顶层源头抓起,坚决纠正部分企业领导干部错误认识,督促企业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等重要事项,理清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权责范围,把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落到实处,打造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整改,是推动监督融入企业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督促企业在查处典型案件过程中总结规律成因、查找监管漏洞,通过定期会商、约谈提醒、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或监察建议书、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认真整改、补齐制度短板。

“2019年开展违规经商办企业专项整治,2020年开展境外腐败、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化公为私专项整治,2021年聚焦违规挂靠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翻开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和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的工作年表,“专项整治”四个字笔墨浓重,足见其对企业治理的重要意义。中央企业一方面按照统一部署扎实完成“指定动作”,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富有企业特色的专项整治。以中国中车为例,公司纪委在查看近年财务报表时发现,很多应收回的款项未能如期收回,不少即将成为死账且数额巨大。“为什么会形成死账?背后是否存在廉洁风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深挖死账背后那些事’专项监督。”公司纪委监督检查室同志告诉记者,通过深入监督发现,除了对方破产等外部原因,交接不畅、资料缺失、新官不理旧账等内因更是难辞其咎。对于种种失职渎职行为,公司纪委严肃追责并督促收回账款。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企业就追回近3亿元呆坏账,相当于一个大型子企业的全年利润。

监督多头、分散、重复、空白等问题在国有企业曾不同程度存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降低监督实效。如何让各类监督攥指成拳、形成合力,真正有助于企业治理?针对这一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国务院国资委着力推动企业探索构建监督与监管横向贯通融合、纵向穿透到底的“大监督”格局,让党委(党组)站出来、纪检监察再加强、职能部门跟上来、巡视巡察更精准、监督重点放在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就注重夯实与巡视、审计、财务专项检查等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2019年以来,已先后推动集团开展转嫁摊派会议费、违规为退休领导人员缴纳发放通信费等多个问题的专项治理,把各类监督贯穿统一,充分发挥监督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大,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投资日益增加,一些企业面对境外复杂特殊情况应变不强、应对不力。这部分国有资产怎么管、怎么有效防控廉洁风险的治理难题日渐凸显。对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积极探索国外企业国内决策、境外人员境内管控,强化境外人、财、物等重要领域管理,通过加大对境外机构“三重一大”决策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提级管控,实现“应提尽提”;加快向境外单位派出财务主管人员并加强检查考核,实现“应派尽派”;全面排查清理已无存续必要的个人代持、特殊目的公司,实现“应清尽清”,切实把这部分失控风险较大的国有资产盯紧管住。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结合企业海外布局实际,搭建集团海外业务部、子公司总部、驻外区域中心、驻外国别机构4层境外合规管理架构,形成“1+7+N”监管体系,有效防止境外资产流失,近年来处置相关问题线索50余件,给予组织处理、党纪政务处分20多人。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制定印发《加强境外廉洁风险防控的实施细则》等,持续强化境外资产投资运行风险和廉洁风险防控,有力保障海外业务全部实现盈利。

5年来,随着监督不断融入企业治理,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短板渐次补齐、“四梁八柱”日益健全,“不能腐”的笼子正越扎越紧。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时强调,中管企业管党治党意识和责任明显增强,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归正改变----从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到回归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国之大者”引领企业增强政治使命担当

9月17日,随着3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令人鼓舞的科技进步背后,是众多中央企业坚守职责使命、突破技术封锁的艰辛付出。

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力服务“国之大者”,本是国有企业的职责所在,但过去一些企业恰恰在这方面存在较大偏差。有的急功近利,只重经济效益不顾政治、社会效益;有的偏离主业,盲目投资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有的脱实向虚,与中央决策部署背道而驰,让党和人民的事业承受巨大风险和损失……

十八届中央对中管企业开展巡视时即指出,部分企业“四个意识”不强,聚焦主业主责不够,落实中央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政治定位和战略要求存在差距。紧接着开展的十九届中央巡视,再次指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做强做优主业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中央巡视的强力推动,再加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央企腐败案件的严肃惩治和以案促改,有力推动企业校正发展航向,正视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胸怀“国之大者”谋求改革发展。

“从我们联系企业情况看,部分企业存在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等问题,与过去的业绩考核不无关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工作人员说,考核就是指挥棒,一旦考核过分看重经营数字,必然导致企业急于求成,短期行为增多。为此,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提出了相关监督建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研究调整了考核指标,更加看重包括资产负债率、营收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和研发投入强度在内的企业健康值。指挥棒一变,效果立刻显现,中央企业开始回归主责主业、巩固长板优势,经营效益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目标逐步成为现实。

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于不少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中央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令人欣慰的是,经过5年管党治党的严格锤炼,央企负责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显提升,党委(党组)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资央企改革任务得以落实落地,正推动新发展理念从蓝图变为现实。以中国铝业为例,针对自身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创新严重不足等问题,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结果不仅实现了起死回生、扭亏脱困,而且还在不少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呼唤央企发挥“国之重器”作用。过去,一些中央企业忽视科技创新,部分器件、材料长期依赖国外,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5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国务院国资委全力督导推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使企业在“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要求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航天科技成功发射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国家电网在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大电网安全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中央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领军作用不断提升。

经过5年持续不断的校正和改革,如今的中央企业已经站在了更高的发展水平线上。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02万亿元,半年首次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133.3%。特别是近年来,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大战役中,处处都能看到中央企业勇往直前的身影,“中流砥柱”的作用充分彰显。中央企业不愧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部队,担起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使命。

以变对变----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依然任重道远,容不得丝毫松懈

随着“三不”一体推进的不断深入,中央企业许多长期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但也有一些新情况、新态势、新问题浮出水面——

“靠企吃企”花样翻新,正本清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反腐高压态势下,“靠企吃企”利益输送的方式不断变化,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到使用极其隐蔽的手段为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披上“合法”外衣,一些别有用心者开始利用期权、“白手套”、“障眼法”等手段通过暗箱操作搞利益输送,国企资产和管理层被“围猎”风险依然高企,斩断“围猎”与被“围猎”交易链的任务依然繁重。

“技术腐败”不断出现,“警察抓小偷”依然艰巨复杂。随着经济新业态、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腐败问题技术含量更高、隐蔽性更强、查处难度更大。一些企业人员为攫取利益、逃避打击,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熟悉的业务圈里作案,逻辑缜密、手法高超,高智商化日益突出。

“上下差异”依然明显,监督执纪力量逐级递减不容乐观。虽然腐败问题整体有所改善,但从中央企业整体看,“沙滩流水不到头”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总部“打虎拍蝇”热火朝天,到了基层却层层衰减,有些基层干部职工顶风违纪还理直气壮、浑然不觉。此外,各企业之间也有力量不均问题,上下差异、左右失衡同时存在。

“关键少数”监督困难,完善企业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依然任重道远。从近年来查处的国有企业腐败案件看,涉及“一把手”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大案要案多为“一把手”所为或主导,涉案金额往往令人咋舌。更让人忧心的是,“一把手”自身不正,就没有底气抓党风廉政建设,最终会破坏整个企业的政治生态,造成难以修复的长远恶劣影响。

还有,如何在“三不”一体推进方面持续发力,把“不敢”变为“不能”“不想”,用“不能”“不想”夯实“不敢”基础,仍需进一步破题。特别是在“不想”方面,虽然各企业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廉洁教育方面推出了不少举措,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品牌”,但与入脑入心、外化于行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亟待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继续探索、寻求突破。

中流击水正当时,砥砺前行启新章。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央企业,面对已有的成绩进步,不应志得意满、固步自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必须保持不减的劲头、踩着不变的节奏,以改革创新去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继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监督机制, 持续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促进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锻造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彰显国家实力竞争力的国家队,唯此才能切实履行好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展现“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鼎城大厦/100120    电话:010-82809064/82809094    传真:010-84136680

九州ju11net登录©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网站浏览量:12514456

Baidu
sogou